Home » 皮肤资讯 » 皮肤知识与问题 » 了解栗粒疹:成因、治疗与术后护理

栗粒疹(milia,单数形式为milium)是出现在皮肤上的小型白色囊肿,通常见于脸部,但也可能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这些充满角蛋白的小凸起常常被误认为白头粉刺,尽管它们的来源和治疗方式有所不同。虽然许多人一生中可能会经历一两个栗粒疹,但有些人则可能因为遗传、皮肤状况和日晒损伤等各种因素而发展出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栗粒疹。

栗粒疹的成因是什么?

栗粒疹可以由多种情况引起,通常在遭受阳光损伤的皮肤上有所记录。遗传因素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某些人因为遗传原因容易发展出栗粒疹。此外,某些皮肤疾病,例如表皮剥脱性脓疱症、烧伤和外伤,也可能导致这些囊肿的形成。在基础层面上,栗粒疹的形成是当角蛋白(皮肤中的一种蛋白质)被困在表面下,造成小而坚硬的凸起。

虽然栗粒疹在成年人身上最为常见,但婴儿也可受到影响,通常作为自然发展的一个阶段。在新生儿中出现的栗粒疹通常是无害的,且通常随着时间推移会自行消退。

提取技术

虽然包括外用乳膏和软膏的局部治疗可能提供一定的帮助,但它们通常无法有效治疗较深的栗粒疹。对于较大或更持续的病例,通常建议进行提取。存在多种提取方法,其中激光辅助栗粒疹提取因其精准性和低侵入性而越来越受欢迎。

这种技术使用二氧化碳激光,允许医疗专业人士准确地针对栗粒疹而不对周围皮肤造成重大损伤。激光创造小开口,使提取角蛋白堆积变得更容易。医疗专业人士通常会使用麻醉乳膏来减轻不适,提供比传统针头提取更愉悦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士必须保持约一毫米的精确度来针对栗粒疹。这样可以在有效移除的同时保护周围皮肤。激光和如粉刺提取器等工具的联合使用,能够提升提取过程,使其更快且减少疼痛感。

栗粒疹提取后的护理

提取后的护理对防止并发症和复发至关重要。在手术后,患者可能会接受局部抗生素的治疗以降低感染的风险。此外,使用如0.1%浓度的维他命A乳膏(例如Tazarotene)可以帮助皮肤更新,并减少未来栗粒疹形成的可能性。维他命A乳膏应定期涂抹,通常每周三次,以维持其疗效。

更进一步,将α-羟基酸(AHAs)纳入护肤程序中,可以帮助轻柔地去角质并防止新的栗粒疹生成。浓度为10%至15%的AHA产品可以在维他命A治疗的间隔天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尽管这些预防措施重要,但必须认识到,若主要受遗传易感性或广泛日晒伤害驱动的情况下,栗粒疹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复发。因此,定期与医生进行后续检查可能是必要的,通常每年或两年一次,以有效管理新出现的栗粒疹。

结论

栗粒疹是常见但经常被误解的皮肤状况,特征是小型充满角蛋白的囊肿,管理起来可能具有挑战性。了解成因、适当的提取方法和有效的术后护理可以显著增强个人的护肤程序。如果您正面临持续的栗粒疹问题或担心皮肤健康,始终建议咨询医生。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定期的护理,栗粒疹可以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更清晰和更健康的皮肤。记住,一致性是关键,积极的措施可以显著影响皮肤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