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美容產品都會加添生長因子,聲稱能改善幼紋、膚質等。加上生長因子成份,在商業角度來說,或多或少能增加產品的吸引力。但問題是,生長因子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又有什麼風險呢?
生長因子就像一個信差,由細胞間將信息傳遞,開關細胞的功能,例如:
細胞分裂、製造細胞基外質(如膠原蛋白)等。細胞老化令皮膚受損後復原能力減弱,亦令膠原蛋白減少。有人說,控制細胞的功能,便能逆轉皮膚老化。事實是否如此呢?
研究顯示,局部塗上生長因子,可減輕光照性皮膚老化(photoaging)的表徴。生長因子可增加纖維母細胞和角化細胞的分裂,增加膠原蛋白的生長。產品中的生長因子從何而來呢?它們可以由表皮細胞、人或動物胎盤、基因重組細菌、植物等抽取和提煉而來。有部份生長因子亦可直接從化學程序生產出來。
生長因子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用在皮膚上的是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轉化生長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胎盤生長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等。詳細的功能就不在此多加叙述了,不同的生長因子控制的功能都不一樣,但要修復皮膚,並不能靠單一種生長因子。
使用由人類組織抽取出來的生長因子理論上效果較好,因為化學物質較為相配。事實上,它們的確能改善皮膚老化的問題,但亦會刺激血管新生(neo-angiogenesis),把沉睡中的腫瘤叫醒。尤其是黑色素瘤,它的腫瘤細胞表面有VEGF感受體,如果使用含VEGF的精華,理論上會刺激黑色素瘤加快生長。
因此,科學家便研究使用非人體生長因子,希望可以改善皮膚之餘,亦不會增加惡性腫瘤的風險。其中有些由軟體動物抽取(secretion of Cryptomphalus aspersa- SCA),亦有一些由植物抽取(kinetin),更有一些是人工製造的(lipopeptides)。SCA,就是近幾年灸手可熱的蝸牛精華!
含生長因子的美容產品五花八門,其產品質素、生長因子種類、濃度等都非常影響臨床效果。要使用這些產品,大家還是多做點兒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