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寫了幾篇文章談防曬須知,相信大家對防曬有點兒認識了。今天同大家介紹防曬系數。就算大家清楚防曬用品的成份,都要知道那支防曬究竟有何作用。
大家都聽過SPF,以為越高越好,事實是否如此?實情是SPF僅針對UV-B防護能力,與防護UV-A沒有絕對關係。而且高度數SPF也不代表100%阻止UVB到達皮層。在理想的狀態下,SPF30的防曬品就應該可以阻隔96.6%的UVB。但須要注意的是,一般人在塗抹防曬品的時候通常未達2mg/cm2的標準量(一般人平均塗抹劑量約在0.5-1.25mg/cm2之間, 遠不及防曬乳應須要2mg/cm2的劑量),平均僅塗抹0.5-1.25mg/cm2致使產品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搽足夠的份量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所有防曬品(無論SPF麼都好)都需要每兩至三小時補搽一次,效果絶對不會持久到一整天的。
SPF是防曬系數。簡單來說,在陽光充沛的日子下,它與要多久才受到太陽紫外線曬傷有關﹙不計算太陽強度、時間、皮膚顏色等,雖然這些因素明顯地影響要多長時間才導致曬傷﹚。舉例來說,若使用SPF15太陽油,1小時後出現明顯曬傷的情況,會延至15小時後才會出現。有人以為SPF30太陽油的保護能力比SPF15太陽油大兩倍。 但事實是兩者保護能力相差只是1/15減1/30,即約3%。同樣道理,SPF15和50的保護能力相差為1/15減1/50,約5%。
至於目前防曬乳針對UV-A的保護效果,並沒有像UV-B有SPF為國際公認標準,不同的國家有不同計算方法。主要原因在於UV-A對皮膚傷害可達真皮層,且為慢性累進的傷害,所以難以建立國際公認的標準。不過大致上可分為活體外(IN VITRO)、活體內(IN VIVO)與”皮膚免疫細胞抑制能力評估”量測方式。
- 活體外(IN VITRO)-有常見的PA與PFA數值
- 活體內(IN VIVO)-常見有IPD與PPD數值
- 皮膚免疫細胞抑制能力評估-有IPF與UVA-PF數值
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是PA值。 PA值是日本厚生省所公佈的UV-A防護效果測定方式,UV-A於表皮即刻產生黑色素的防護程度,以計算可分為PA+、PA++與PA+++三級,+號越多,保護的指數就越高。
- PA+ 延緩曬黑時間2-4倍
- PA++ 延緩曬黑時間4-8倍
- PA+++ 延緩曬黑時間約8倍以上
下次選擇防曬用品的時候就要留意防UV-A和UV-B兩組數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