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皮肤资讯 » 美容产品 » 理解和管理化妆品的不良皮肤反应

化妆品和护肤产品的广泛使用意味着大部分人口每天都接触到大量的化学成分。虽然化妆品行业遵循安全测试的协议,但某些人群仍然可能出现皮肤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别: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了解每种反应的不同机制、原因和管理策略对消费者和医护专业人士都至关重要。

刺激性接触性皮肤炎(ICD)是皮肤因某些物质对皮肤屏障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而引起的非免疫性炎症反应。它是化妆品较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 ICD 可以由多种内源性和环境因素以及化妆品配方中的特定成分触发。 ICD 通常快速发作,在接触刺激物的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出现。症状通常包括红肿(红斑)、干燥、脱屑、瘙痒、灼热、刺痛,在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有疼痛、水泡和结痂。反应的严重程度通常与剂量相关,即较高浓度的刺激物或长时间暴露更容易引发更强烈的反应。许多常见的化妆品成分可以作为刺激物,特别是在高浓度或皮肤受损的情况下使用。例如,一些清洁剂中发现的刺激性界面活性剂、酒精类溶剂、香料、色素添加剂、酸(如高浓度的果酸)甚至是过度摩擦或摩擦皮肤的物理因素。低湿度和极端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通过损害皮肤屏障抵抗刺激物的能力来加剧 ICD。重要的是,ICD 在初期阶段不是通过免疫系统介导的,而是由于对角质层(皮肤最外层)的直接损伤,导致屏障功能受损和释放炎症介质。 ICD 的管理主要包括立即停止使用致病产品并避免确认的刺激物。轻微的反应可能随着适当的护肤步骤而自行消退,包括使用温和的、润肤的保湿剂来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开具局部皮质类固醇以减少炎症和缓解症状。确定导致 ICD 的特定物质有时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产品中的多种成分都有可能作为刺激物。一个仔细检查产品的成分表以及反应发作时的情况,通常可以提供线索。

对比于刺激性接触性皮肤炎(ICD),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ACD)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介导的延迟性过敏反应。当皮肤接触到个体先前已经致敏的物质(过敏原)时便会发生。这个致敏过程涉及免疫系统将过敏原识别为外来物质,并发展出特异性T淋巴细胞,以便在再次接触时引发免疫反应。初次接触过敏原可能不会引起明显反应,但却为未来的过敏反应奠定了基础。在重新接触时,致敏的T淋巴细胞识别出过敏原,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导致ACD的典型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接触后24至72小时内发展,包括强烈的痒感(搔痒)、红肿、肿胀(水肿)、丘疹(小突起)、水疱(充满液体的水泡),以及渗液或结痂。皮疹的分布通常与接触过敏原的皮肤区域相符。与ICD不同,ACD不一定与剂量相关;即使是少量过敏原也可在致敏个体中引发反应。各种化妆品成分皆可能作为过敏原,其中香精和防腐剂是最常见的之一。其他潜在过敏原包括某些色素、乳化剂、植物提取物和包装材料成分。 ACD的管理需要识别并严格避免导致反应的特定过敏原。一旦发生反应,局部类固醇是减少炎症和缓解痒感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严重或广泛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口服类固醇。识别ACD的致病过敏原通常需要皮肤贴布测试,这是一种诊断程序,将少量潜在过敏原置于封闭贴片下应用于皮肤48小时,然后检查皮肤的过敏反应。 仅凭临床表现,要区分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有时候可能很困难,因为它们都可能涉及红肿和瘙痒。然而,发病时间、皮疹的分布以及是否存在如水泡等特定特征可以提供线索。对于相似产品或成分的过去反应史也可以提供有用的资讯。在怀疑是ACD的情况下,贴肤试验是确定诊断的金标准。有效管理ICD和ACD都依赖于细致的辨识和避免致病因子,并采取适当的局部或全身治疗以缓解炎症和促进皮肤愈合。遭受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消费者应仔细检查产品标签,停止使用疑似产品,特别是在反应严重或持续时,应咨询皮肤科医生以便诊断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