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 Skin Centre Logo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皮肤资讯 » 皮肤知识与问题 » 两侧性太田母斑样色素斑

两侧性太田母斑样色素斑

兩側性太田母斑樣色素斑

「两侧性太田母斑样色素斑」,又一个艰深的医学名词。 其名由英文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ABNOM)翻译过来。

 

顾名思义,它与nevus of Ota(太田母斑)有点儿相似。 这个皮肤问题,网上流通的有不同的译名,分别为「褐蓝色颧痣」、「颧痣或崛之痣」。 英文亦有另一个名字叫Hori’s macules,可见此皮肤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称呼。 以下我会用简称ABNOM。

 

没有一个正式的统计香港人ABNOM的病发率,但亚洲人的病发率为0.8%。 看似是不太普遍的问题,患者以女性居多,女对男的比例为六对一。 一般会在20-30岁开始出现,部份人的原因是家族历史。 其临床病征为蓝黑、啡色或灰色斑点,对称地出现在两边的前额、上下眼皮和颧骨的位置。 因为雀斑、荷尔蒙斑亦常常出现在相同的部位,所以有些病人,甚至医生会混淆这三种皮肤问题。

 

ABNOM形成的原因相信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因不明原因进入真皮层后变成静止状态(真皮层是不应该有黑色素细胞存在),然后因为紫外线、荷尔蒙、皮肤发炎等激发黑色素细胞变得活跃,释放黑色素,形成ABNOM。 至于为何只出现在特定位置,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ABNOM是真皮层的问题,其处理会比其他色素问题复杂。 ABNOM中的黑色素细胞集中在血管附近,而且荷尔蒙斑很多时会与ABNOM同时出现,加大治疗后副作用出现的可能性。 因处理方法的不同,预后(prognosis)也不同,所以准确判断是十分重要的。 治疗方面,有些医生会尝试用果酸、钻石磨皮或除斑膏来治疗,但效果往往不理想。 现时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用纳秒激光。 医生会选择694nm、755nm或1064nm波长的激光,1064nm波长的激光能达到较深层的皮肤,其效果比较理想。 一般要每隔一至三个月一次,做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为发炎后发红(post-inflammatory erythema)、发炎后色素沉淀(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和反白(post-inflammatory hypopigmentation)等。 两侧性太田母斑样色素斑的治疗比较复杂,进行治疗前,一定要给医生判断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