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看到这样的一宗报道: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且一直服食多种药物的女士,在激光脱毛过程中烧伤下体。 在她服食的药物中,包括一种叫「去水丸呋塞米」(Furosemide)的药物。 这种药物属感旋光性药物,怀疑因此而增加了烧伤的风险。 事实上,部份药物确实会增加医学美容的风险,大家有否留意呢?
近年激光和彩光治疗非常流行,无论是连锁医学美容中心或是小型美容院都大力推广,甚至连家用激光机也十分普及。 激光和彩光治疗可改善色斑、毛孔、凹凸洞、脱毛、消脂、微丝血管等问题,但进行治疗前需要了解治疗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历史。 如果正在服食的药物有感光特性(Photosensitivity),便会增加皮肤对光的吸收力。 若进行激光或彩光疗程,便会增加过敏或灼伤的风险。 哪些药物有感光特性呢? 原来多种抗生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等)、心脏科药(胺碘酮,呋塞米等)、暗疮药(异维A酸)、非类固醇止痛消炎药(布洛芬,奈普生等)都有感光特性,增加治疗后副作用出现的机会。
其他医学美容治疗又要注意哪些药物呢? 肉毒杆菌素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袪纹瘦面治疗,注射前一定要确保病人没有接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或肌肉放松(Muscle Relaxant)的药物治疗,因这有机会令肉毒杆菌素的副作用大大增加,甚至出现系统性副作用,如:呼吸困难、手脚乏力等。 接受注射性治疗(如肉毒杆菌素)和增充剂前要留意是否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因它们会增加瘀伤的风险。 如果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话,感染风险亦会大大增加。 就算是针对表皮层的果酸治疗,如果病人正在接受口服或外用维他命A酸治疗,令油脂线分泌减少,便会增加果酸治疗后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近年流行的冷冻溶脂,虽然并不是光学类治疗,更不会制造伤口,但如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便有机会出现严重内出血的现象!
医生在施行医学美容治疗前应要接受适当的培训,亦要留意治疗者的药物历史,否则风险便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