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胆酸作为溶脂针的主要成份,原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物质,用来消化和吸收脂肪,当用作药物,则会消灭脂肪。
食物中的脂质(lipid)要通过分解才能被吸收。胆汁(Bile)是由肝脏持续分泌出来,存放于胆囊内,然后在进食时把胆汁经胆总管释放入小肠帮助消化脂肪。油脂在小肠内被胆汁乳化变为脂肪酸和甘油单酸酯,通过肠内壁的上皮细胞吸收到血管中。
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经多个步骤合成初级胆汁酸。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这是肝脏清除胆固醇的主要方式。早期的降胆固醇治疗,就是采用口服胆汁酸结合剂,促进肝细胞合成更多胆汁酸,以消耗胆固醇。胆汁排入肠腔后,初级胆汁酸在回肠和结肠上段被细菌分解为游离型初级胆汁酸,再转化作次级胆汁酸 ─ 脱氧胆酸便是次级胆汁酸其中之一种。排入肠道的各种胆汁酸约95%以上会被重新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脉(portal vein)入肝,肝细胞重新摄取,转化为结合型胆汁酸再次排入肠道。
这种用来化消脂肪的物质,如果直接注射在脂肪层中,高浓度的脱氧胆酸会破坏脂肪细胞膜,继而令脂肪细胞死亡。脂肪细胞的破坏引发发炎反应,其中巨噬细胞被吸引到该区域以消除细胞残骸和脂质,然后通过自然过程排走质。随后是纤维母细胞(fibroblast)的出现和纤维隔膜的增厚以及胶原蛋白的增加。这些反应有效令脂肪消失后带来收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