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和護膚產品的廣泛使用意味著大部分人口每天都接觸到大量的化學成分。雖然化妝品行業遵循安全測試的協議,但某些人群仍然可能出現皮膚不良反應。這些反應大致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類別:刺激性接觸性皮炎(ICD)和過敏性接觸性皮炎(ACD)。了解每種反應的不同機制、原因和管理策略對消費者和醫護專業人士都至關重要。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ICD)是皮膚因某些物質對皮膚屏障的直接細胞毒性作用而引起的非免疫性炎症反應。它是化妝品較常見的不良反應類型。ICD 可以由多種內源性和環境因素以及化妝品配方中的特定成分觸發。ICD 通常快速發作,在接觸刺激物的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出現。症狀通常包括紅腫(紅斑)、乾燥、脫屑、瘙癢、灼熱、刺痛,在較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有疼痛、水泡和結痂。反應的嚴重程度通常與劑量相關,即較高濃度的刺激物或長時間暴露更容易引發更強烈的反應。許多常見的化妝品成分可以作為刺激物,特別是在高濃度或皮膚受損的情況下使用。例如,一些清潔劑中發現的刺激性界面活性劑、酒精類溶劑、香料、色素添加劑、酸(如高濃度的果酸)甚至是過度摩擦或摩擦皮膚的物理因素。低濕度和極端溫度等環境因素也會通過損害皮膚屏障抵抗刺激物的能力來加劇 ICD。重要的是,ICD 在初期階段不是通過免疫系統介導的,而是由於對角質層(皮膚最外層)的直接損傷,導致屏障功能受損和釋放炎症介質。ICD 的管理主要包括立即停止使用致病產品並避免確認的刺激物。輕微的反應可能隨著適當的護膚步驟而自行消退,包括使用溫和的、潤膚的保濕劑來幫助修復皮膚屏障。在更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開具局部皮質類固醇以減少炎症和緩解症狀。確定導致 ICD 的特定物質有時可能具有挑戰性,因為產品中的多種成分都有可能作為刺激物。一個仔細檢查產品的成分表以及反應發作時的情況,通常可以提供線索。
對比於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ICD),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ACD)是一種由免疫系統介導的延遲性過敏反應。當皮膚接觸到個體先前已經致敏的物質(過敏原)時便會發生。這個致敏過程涉及免疫系統將過敏原識別為外來物質,並發展出特異性T淋巴細胞,以便在再次接觸時引發免疫反應。初次接觸過敏原可能不會引起明顯反應,但卻為未來的過敏反應奠定了基礎。在重新接觸時,致敏的T淋巴細胞識別出過敏原,引發炎症級聯反應,導致ACD的典型症狀。這些症狀通常在接觸後24至72小時內發展,包括強烈的癢感(搔癢)、紅腫、腫脹(水腫)、丘疹(小突起)、水疱(充滿液體的水泡),以及滲液或結痂。皮疹的分佈通常與接觸過敏原的皮膚區域相符。與ICD不同,ACD不一定與劑量相關;即使是少量過敏原也可在致敏個體中引發反應。各種化妝品成分皆可能作為過敏原,其中香精和防腐劑是最常見的之一。其他潛在過敏原包括某些色素、乳化劑、植物提取物和包裝材料成分。ACD的管理需要識別並嚴格避免導致反應的特定過敏原。一旦發生反應,局部類固醇是減少炎症和緩解癢感的主要治療方法。在嚴重或廣泛的情況下,可能需要口服類固醇。識別ACD的致病過敏原通常需要皮膚貼布測試,這是一種診斷程序,將少量潛在過敏原置於封閉貼片下應用於皮膚48小時,然後檢查皮膚的過敏反應。 僅憑臨床表現,要區分刺激性接觸性皮炎(ICD)和過敏性接觸性皮炎(ACD)有時候可能很困難,因為它們都可能涉及紅腫和瘙癢。然而,發病時間、皮疹的分佈以及是否存在如水泡等特定特徵可以提供線索。對於相似產品或成分的過去反應史也可以提供有用的資訊。在懷疑是ACD的情況下,貼膚試驗是確定診斷的金標準。有效管理ICD和ACD都依賴於細緻的辨識和避免致病因子,並採取適當的局部或全身治療以緩解炎症和促進皮膚愈合。遭受化妝品不良反應的消費者應仔細檢查產品標籤,停止使用疑似產品,特別是在反應嚴重或持續時,應諮詢皮膚科醫生以便診斷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