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離性和非剝離性激光治療是利用光源技術進行肌膚更新的兩種基本方法。其主要區別在於它們與肌膚表層的互動。剝離性激光通過汽化肌膚的外層,基本上造成一個可控的傷口。這一過程去除受損的皮膚細胞並刺激身體的自然癒合反應,從而促進新膠原蛋白的形成,使表皮變得更平滑、更年輕。相比之下,非剝離性激光加熱皮膚的真皮層,而不會顯著損壞或去除表面的表皮層。這種熱損傷會引發膠原蛋白重塑過程,從而逐漸改善皮膚的質地、色調和鬆弛。
這兩類機制的作用顯著不同。像二氧化碳(CO2)和鉺:YAG激光這樣的去除性激光,會發射出被皮膚細胞中的水高度吸收的光波長。這種快速吸收導致表皮和部分真皮的快速有效汽化。可以通過調整激光的設定來精確控制去除的深度。隨後的癒合階段涉及新的表皮細胞的形成來覆蓋處理區域,以及在真皮中合成新的膠原蛋白,這有助於改善皺紋、疤痕和色素問題。
另一方面,非剝削雷射使用波長被皮膚中的不同目標色素體(如水或血紅素)吸收,但對表皮的損傷較小。其目的是充分加熱真皮,以刺激成纖維細胞(負責膠原蛋白產生的細胞),而不會對皮膚表面造成顯著干擾。有多種非剝削技術,包括脈衝染料雷射(PDL)、長脈衝釹(Nd):YAG 雷射、強脈衝光(IPL)設備和以非剝削模式運作的分段雷射。這些治療可以解決細紋、輕微皺紋、膚色不均和血管病變等問題。分段非剝削雷射在真皮中創造微小的熱損傷區域,同時保持周圍組織完好無損,這比傳統的非剝削方法加速了癒合過程。
剝除性和非剝除性治療所針對的皮膚變化也有所不同。剝除性雷射通常用於更嚴重的皮膚問題,如深層皺紋、中度至重度光老化、痤瘡疤痕和質地不規則。它們可以大幅改善皮膚光滑度,減少深紋和疤痕的出現。非剝除性雷射一般較適合輕度至中度的老化跡象,包括細紋、淺表皺紋、輕微色素沉著不均和毛細血管擴張。它們也被用於皮膚緊緻和改善整體皮膚質量,且恢復期較短。
消融和非消融治療之間的一個關鍵區別在於恢復時間、副作用和預期效果。消融激光重建涉及一個顯著的恢復期,通常持續數天至數週,特徵為紅腫,潛在的水皰或結痂。使用消融激光的副作用風險也較高,如感染、色素改變(色素沉著過度或不足)和長時間的紅腫。然而,使用消融激光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更顯著且持久,通常需要較少的治療次數。
相較之下,非剝離性雷射治療通常無需或只需最少的恢復時間。患者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紅腫或腫脹,但通常在幾小時到幾天內就會恢復。與剝離性雷射相比,出現顯著副作用的風險較低。然而,非剝離性治療的改善通常更為漸進和微妙,通常需要一系列的治療課程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特定的雷射類型例示這些类别。二氧化碳雷射和鉺:YAG雷射是用於面部去角質的主要消融性雷射。不同的二氧化碳雷射技術存在,提供不同的脈衝持續時間和輸出方法。鉺雷射通常比二氧化碳雷射對周圍組織造成的熱損傷較少。非消融性雷射的例子包括Nd:YAG雷射(1320 nm, 1064 nm)、二極體雷射(1450 nm)、鉺玻璃雷射(1540 nm)、和脈衝染料雷射(585 nm, 595 nm)。IPL設備雖然嚴格來說不是雷射,但也屬於非消融性雷射的範疇,利用廣泛的光譜波長以針對各種皮膚問題。分段技術現已應用於消融性(例如,分段二氧化碳、分段鉺)和非消融性雷射(例如,分段鉺玻璃),提供在效果和恢復時間方面的中間地帶,通過一次只治療一部分皮膚表面。 總結而言,選擇消融性和非消融性激光治療取決於個人的皮膚問題、期望的效果、對恢復時間的容忍度和風險因素。消融性激光提供更顯著的效果,但恢復時間較長,而非消融性激光則提供逐漸的改善,對日常生活的干擾較小。諮詢合格的皮膚科醫生或整形外科醫生對於確定最合適的激光治療以滿足個人需求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