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經提過兩種不同的皮膚分類方法,包括Baumann 皮膚分類和Fitzpatrick皮膚分類。每種分類方法都有其優勝之處,亦有其弱點。Dr. Obagi獨創一套皮膚分類方法,能彌補其他方法的不足之處。
Baumann 分類法,將皮膚分為四種特性,包括:乾或油(D-Dry,O- Oily)、敏感或不易敏感(R-Resistant ,S- Sensitive)、容易有色素或不易有色素(N-Non-pigmented,P-pigmented)和易產生皺紋或不易產生皺紋(T-Tight,W-Wrinkle)。這四種組合產生十六種皮膚分類,每種都有它的獨特性。另一種就是皮膚科醫生最常用的Fitzpatrick皮膚分類:基於頭髮顏色、膚色和對陽光的反應,將皮膚分成第一至第六種。紅頭髮白皮膚藍眼睛的是Type 1,深黑色皮膚頭髮眼睛的是Type 6,亞洲人大多是Type 3或Type 4(有甚麼特徵?)。這兩種看似簡單的分類可以幫助醫生了解病人的皮膚特性,對治療的反應和可能出現的問題。
雖然這兩種分類在很多臨床應用時可以幫到我們選擇適當的治療,但亦留下很多疑問。其中一個疑問是,就算是同一皮膚種類(Baumann或Fitzpatrick),同一個皮膚問題,用上同一個治療,效果亦未必一樣。有些人反應較好,但有些人則沒有預期的效果,更甚的是皮膚變差了,出現不能預期的併發症。我想原因就是有一些變數這兩個分類系統都遺漏了。
皮膚對治療的反應比這些分類系統要複雜得多。皮膚的復原和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比單單由色素主導的Fitzpatrick皮膚分類所預測的不一致。要更準確地預計皮膚對治療的反應,應該要多考慮幾個變數才可。因為這些問題,Dr. Obagi提出自己研發的一套系統。這套系統用上五個變數:皮膚顏色、厚度、油性、彈性和脆弱度。這個分類的特別之處是將皮膚顏色分為原色(Original),偏差(deviated)和複雜(complex),是其他分類系統較為罕見的;再加上另外四個特別的變數,將皮膚分類變得更為全面。
(續)